戴安瀾(1904年11月25日—1942年5月26日),原名戴炳陽,字衍功,自號海鷗,漢族,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(今洪巷鄉)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。國軍名將,黃埔系骨干之一。1926年黃埔軍校三期畢業。1942年,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。取得同古會戰(殲敵五千余,而日軍兵力4倍于戴部)、收復棠吉等戰功。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斗中負重傷,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。1939年6月17日,授陸軍少將。
1942年10月16日,追贈陸軍中將,解放后追認為革命烈士。戴安瀾曾血戰古北口,后立下臺兒莊戰役部分戰功(火攻陶墩/智取朱莊/激戰郭里集)、擊敗瑞陽公路日軍第九師團主力(屬武漢會戰)、擊退艾山陣地日軍進攻(屬徐州會戰)、攻克昆侖關/擊斃中村正雄少將(屬昆侖關戰役)等戰功,因昆侖關一役獲得蔣中正"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"之贊譽。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勛章的中國軍人。